佳作欣赏
《厉害了,我的国》观后感
发布时间:2018/4/9

《厉害了,我的国》观后感

王刚

DSC_5580_副本.jpg

有国才有家,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。有了强的国,才有富的家。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。我爱我的国,我爱我的家。《厉害了,我的国》展现出一个伟大的时代,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五年国家取得的各项伟大成就,看到自己的祖国日益强大,日益富强,我感到无比的骄傲,感到无比的自豪。厉害了我的国,我为你点赞。

“国之重器”:振华30,全世界最大的起重船,体量超过所有的现役航空母舰;全世界规模最大,最先进的的全自动码头:上海洋山港四期;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:FAST;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:蓝鲸2号;全球独一家的量子通信卫星:墨子号;我们自己的大飞机:C919;全球最高大桥前100座中有87座是中国的;还有中国路、中国车、中国港等等超级工程这些无不彰显出我国雄厚的实力。

平均不到28岁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中国港机设备智能化的主力;在西安,平均年龄30出头的飞机研发团队,被国际同行誉为最年轻的设计大脑;在无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里,年轻的双手刚刚创造出全球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;在合肥,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量子科学团队,接连实现了量子通信,量子计算的重大突破;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基因工程师,他们对世界基因测序的贡献已超过50%;让全世界羡慕嫉妒的航天一线科研人员,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。纪录片里面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:“一个民族,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,来装扮自己的明天。”这些年轻人正用自己的力量装扮着共和国的明天。

在影片中讲述了一位90后的扶贫党员,作为一名扶贫干部,她认真去做需要搬迁居民的思想工作,不被理解时的沮丧,与同龄人相比时的落泪,即使如此,可她依旧在岗位上坚持,就是为了让贫困户摘掉“贫困”的帽子。这样的一种坚守,这样的家国情怀是应该学习的,在国家发展需要的时候,就应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,也许条件艰苦,也许工作繁琐,但是在发展第一线,就应该深切明白自己作为党员,作为一名学生,就是要攻坚克难,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,保持着党员的初心,而不是抱怨和松懈。在学业上努力攻坚克难,去基层调研,去多参加志愿活动,在纯粹中明白国家建设之需要,在学术上发现国家发展之动力,也许没办法去扶贫第一线,但是可以在自己的专业研究中砥砺奋斗。

近年来,国家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,构筑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繁荣景象。中国出版走出去步伐加快,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,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脉搏。纪录片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、电视节目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等热播,成为现象级节目;文化遗产走出博物馆,通过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走入百姓家;非物质文化遗产插上“共享经济”“体验经济”翅膀,开辟出产业发展新天地……我国文艺创作精益求精,文化产业蓬勃发展,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。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融入人民生产生活,重新焕发生机活力。文化产业蓬勃发展,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。“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,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,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。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,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、建设、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。

身处伟大的时代,我们不得不由衷的感慨——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,美好生活决不能驰于空想、不能骛于虚声。中国梦的实现,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正确引领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宗旨,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分不开的。人民生活的兴旺离不开国家的繁荣富强,国家每一项重大成就的取得也都凝聚了全国人民的磅礴力量,“大国”与“小家”息息相关、密不可分。为日益强大的祖国点赞。